对VR设备与市场的看法

Oculus Quest

这几年VR设备真的发展很快,我认为VR退潮带走的只是低端VR市场带来的泡沫,而高端VR在这几年内又会以很多方式回到大家的视野。

HTC Vive是我最初买的VR设备,当时正值HTC产品换代,而Vive是2016年的产品,所以价格不是很高,买了一年多了,当时为了能体验VRChat利用反向动力学做的全身追踪技术,还买了三个Vive Tracker。这是我的主力VR设备,它很结实耐用,两个基站带来的体验非常的顺滑,整个房间几乎没有死角。头盔部分画面没什么拖影,虽然有纱窗效应,但是一切都很清晰。我的基站安装在了地下室,而这正是这个设备的缺点所在,两个需要固定的基站使得VIVE几乎不可能有任何便携性,而且基站的安装有面积要求,并不是所有用户都有安装VR基站的必须空间。Vive Pro和Index VR用的也是Lighthouse基站技术,所以它们拥有最贵的价格,最好的性能,最差的便携性。

最近购入了Nolo VR,因为它的宣传很有吸引力,“用手机盒子玩Steam VR”。简单的单基站设计让我能够在寝室走道上使用整套设备。但是Nolo廉价的基站虽然和Lighthouse用着类似的技术,体验却完全不如单基站状态下的Vive,轻微的抖动偏移和有限的视角都影响了我的体验。头盔部分我用的是三星Gear VR,Oculus对Gear VR的神秘优化让我完全没注意到这是个只有60hz的屏幕,AMOLED屏幕和超快的响应时间让我有很好的体验。但是Nolo体验Steam VR用的是路由器串流,所以画面难免有延迟,这种延迟在游玩类似“Beat Saber”这样的音游时非常明显,但不是不能用。在视角方面因为串流时预载了比视野更大的画面,也用了类似动作预测的技术,在串流各种帧率和网速表现下都没有眩晕。Nolo也有原生游戏平台,可以在一体机或手机盒子上运行,只是支持的应用数量实在是少,标定矫正等操作也不是很好上手,600-700的价格只有在拥有Gear VR或各种VR 一体机才有竞争力,作为2017年的产品放今天真的很过时。

之前体验了一下Oculus Quest,72hz刷新率的AMOLED屏幕体验很好(当然72hz还是比其他主流头显低了一点),Inside-Out技术的手柄完全摆脱的基站的束缚,可能没有Lighthouse的精度那么高,但是绝对是革命性的突破。当时的想法是这个产品作为一体机很棒,但不能连接电脑和有限的软件支持(虽然比其他一体机平台多得多)让我很难对它感兴趣。在前几天进行的Oculus Connect大会上扎克伯格宣布11月将会发布能够直接PC玩VR的更新,随后宣布的包括荣誉勋章VR在内的多款Oculus独占VR更是重磅级的杀手,这才让我又开始关注这款VR设备,我觉得Oculus走对了方向,我们需要的正是一款便宜、万能的VR设备。

在我看来看起来Oculus将会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发展迅速,但是像Nolo VR这样的公司也不是没有生存空间,如果Nolo能发布自己的Inside-Out套件,发展自己的平台,那么也能获得很大的发展。

Share this:

发表评论

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